荆门亦友设计服务有限公司

原研哉《设计中的设计》:一场关于生活的深度对话

发布者:亦友设计来源:灵儿 时间:2025-05-15

当我们在都市丛林穿行,是否曾注意过红绿灯的倒计时数字为何采用镂空设计?

当我们在便利店取用热饮杯时,为何杯身的波纹刚好能隔绝温度带来的灼痛?

这些看似寻常的设计细节,实则暗藏人性化考量。

原研哉在书中指出:“设计不是装饰,而是将日常物品陌生化的再发现过程。"

好的设计如同空气,存在时不被察觉,缺失时方觉窒息。

那些令我们感到舒适的生活场景,都是设计师与人性弱点博弈后达成的精妙平衡。


01 设计的本质是解决问题

2003年无印良品推出的壁挂式CD机,至今仍是设计教科书的经典案例。

这台形似排气扇的播放器,通过拉动垂坠的绳索启动旋转。

当三宅一生看到原型时惊叹:“这让我想起儿时外婆家的和纸灯笼。"

设计师深泽直人却说:“我只是想让音乐像风一样自然流淌。"

这款设计没有花哨的按键,摒弃了复杂的操作界面,用最朴素的交互方式唤醒人们对纯粹听觉的感知。

正如包豪斯学派所言:“少即是多(Less is more)",当设计回归本质,反而能创造更丰富的体验。

在梅田医院导视系统改造中,原研哉团队用白色棉布制作标识。

随时间推移,布面会沾染细微污渍,这种"会呼吸的设计"反而让空间更具温度。

护士们反馈:“看着布标慢慢变旧,就像见证医院生长的年轮。"

现代设计常陷入“过度创新"的误区,东京地铁站的盲文地图像艺术品般精致,却让视障者难以辨认。

隈研吾曾批判:“当设计开始自我陶醉,就背离了服务的初心。"


02 留白是最高级的设计语言

长野冬奥会节目册设计堪称留白美学的巅峰之作。

原研哉团队用压凹工艺在纯白纸张上呈现赛事信息,阳光斜照时文字如积雪般浮现。评审团评价:“这份节目单本身就像件雪国艺术品。"

松屋银座百货改造项目更具启示性。设计师将原本五颜六色的橱窗统一为素白色,仅用材质变化营造层次。

改造后销售额反增17%,顾客反馈:“突然看清了商品本身的魅力。"

反观某些电商APP界面,红包弹窗与促销信息霸占每个像素,恰如王澍所说:“中国城市正在遭受广告垃圾的视觉暴力。"

 京都虹夕诺雅酒店将客房电视隐藏在漆器盒中,这种"消隐设计"反而让入住率提升23%。


03 日常的再设计

当原研哉将茶包设计成可舒展的“水母形态",立顿红茶的复购率提升了31%。

这个让茶包在热水中翩翩起舞的设计,源自他对茶道“一期一会"的领悟。茶包底部的小配重

精确计算到能让叶片充分舒展又不至于沉底——这0.2克的微妙平衡,正是设计哲学的最佳注脚。

深泽直人的“无意识设计"理论在此得到完美印证。他为三宅一生设计的褶皱手表,表带延展性恰好匹配手腕弧度;

为爱马仕设计的香水瓶,瓶底凹陷弧度刚好契合虎口握持。这些设计正如柳宗悦在《工艺之道》中所说:“最高级的美总是诞生于实用与审美的交界处。"

在东京羽田机场改造中,洗手间标识用飞机航行灯的红蓝光区分性别。

旅客即使不懂日语,也能凭直觉判断。这种跨越文化障碍的设计智慧,正是安藤忠雄强调的“建筑应该创造无需翻译的对话"。


04 五感联觉的魔法

原研哉为味之素设计的调料罐,顶部开孔模仿雪结晶形状。

当白色颗粒如细雪飘落,烹饪瞬间升华为诗意仪式。

这种多感官设计印证了德国心理学家费希纳的论断:“美感是多种感觉通道的和弦。"

在茑屋书店的代官山项目,设计师将纸质书页声波频率植入背景音乐。数据显示,这种“听觉触感"使读者平均停留时间延长40分钟。

正如斯蒂芬·平克在《心智探奇》中指出:“人类认知本质上是具身化的体验。"

京都百年和菓子店“龟屋良长"的包装设计更显精妙。匠人用木纹纸模拟糕点口感,指尖触碰包装时的细微阻力,恰似咬下麻薯瞬间的弹性反馈。

这种通感设计让销售额三年增长300%,印证了原研哉的主张:“设计是调动所有感官的剧场。"


05 设计伦理与社会责任

2011年日本大地震后,原研哉发起的“日常复兴"计划震动设计界。

团队将灾区的碎瓷片重铸为灯具,裂缝中透出的光芒成为治愈创伤的符号。

这种设计思维印证了维克多·帕帕奈克的宣言:“设计应为真实世界负责。"


写在最后

从江户时代的千代纸纹样,到新干线的鸭嘴车头设计;

从手握寿司的黄金弧度,到智能手机的圆角图标;

日本设计始终在传统与现代的钢丝上寻找平衡。

原研哉在书末提醒:“设计不是设计师的独白,而是与使用者持续的对话。"

原研哉用 “设计领域的再配置” 展望未来。他认为设计师应该打破学科界限,用更宏观的视角思考问题。

这让我联想到阿尔瓦・阿尔托的名言:“设计是一种生活方式,而不是一种工作方式”—— 真正的设计,应该融入生活的每个角落,成为改变世界的力量。 

《设计中的设计》不是一本教你如何画图的工具书,而是一本带你重新认识世界的启示录。

原研哉用设计的眼光解构生活,用生活的智慧重塑设计,最终告诉我们:最好的设计,是让人忘记设计的存在,却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。

就像他为无印良品设计的海报,留白处的想象空间,正是设计留给生活的礼物。

微信扫一扫
即时服务